从“兵家必争之地”到“烫手山芋”,药房托管为何不香了?

        药房托管是公立医院尝试“医药分开”的一种模式,指医院通过契约形式将药房交给具有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医药企业,但药房所有权仍归属医院。同时,医院会收取供应商巨额履约、质量保证金或药价折扣。但这种新模式并没有达到公立医院“以药养医”的预期,甚至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利益转换和利益输送。

  近年来,药房托管模式一直备受争议,多家药企甚至开始剥离药房托管。例如,7月6日晚间,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的龙步长制药发布公告,拟将控股子公司步长九州通51%的股权以21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九州通。

  2017年12月,步长制药和国内民营医药流通巨头九州通联手成立步长九州通,宣布进军药房托管,双方合作期限暂定十年。如今离“十年之约”未满三年,步长制药就决意抽身退场。

  据悉,步长制药方面表示,出售步长九州通的股份不会对收购的业绩产生影响,目前已经退出了药房业务,至于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布局还是未知数。九州通方面则表示,步长九州通只是九州通业务板块中很小的一部分,股份收购完成后对九州通的业绩不会有明显的影响。

  除了步长制药以外,国药控股相关人士早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,公司以前开展过药房托管业务,但现在“不赚钱,而且还存在政策风险”,已经不做了。

  另外,2019年9月,瑞康医药公告称,公司终止包括医院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在内的部分2015年度的募投项目,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。该项目包括建立医药、器械供应商与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交互平台、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以及进行药房自动化改造,即药房托管。

  据了解,布局药房托管,不仅可以加大与医院合作数量,还能对接处方资源。在药房托管兴起之时,国内多家大型医药公司均有涉足该业务。例如,国药控股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,公司下属公司国药股份通过非公开发行筹集约10亿元,用作社区医院药房托管等项目。上海医药在年报中提到,公司2017年共托管医院药房226家,新增97家。

  从“兵家必争之地”到“烫手山芋”,如今药房托管为何不再香了?有行业人士认为,药房托管实质上都是药房产权和采购权的分家,是采购权、使用权和审批权的分离,而非根本性的改变,这些模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医药分开”。

  为破除“以药养医”机制,政策端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力。2018年11月,国家卫健委两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明确,公立医院不得承包、出租药房,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。该政策推出后,河北、宁夏、北京、山东等地相继跟进,出台禁止公立医院药房托管等政策。

  总的来看,药房托管不再吃香的原因是违背了医药分开的初衷,不能达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目的。不过对于药企而言,业内认为药房托管虽然被叫停,但在“互联网+医药”的背景下,处方外流市场前景依然广阔。


滚动到顶部